潜山石耳的基本介绍石耳:属地衣门石耳科,菌体成叶状。向阳面灰白或绿色,贴石一面黑褐色,成长期有毛丝状、中央有脐状突出物,着生于岩石的基质上。水分蒸发后,革质易脆折。多成长在海拔700-1800米的悬崖石壁的阴湿石缝间。因气候而异、雨季长短,...

潜山石耳的基本介绍
石耳:属地衣门石耳科,菌体成叶状。向阳面灰白或绿色,贴石一面黑褐色,成长期有毛丝状、中央有脐状突出物,着生于岩石的基质上。水分蒸发后,革质易脆折。多成长在海拔700-1800米的悬崖石壁的阴湿石缝间。因气候而异、雨季长短,一般雨季长耳轮一厘米,小群落分布,几片或几十片不等。视叶片大小、一公斤干石耳约1400片左右。石耳的医用价值非常高,国内古时候的《神农本草经》就曾把它列为上品药材,应用于医疗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。
《潜山县志》载:“石耳,产于崇山石壁。性凉入肺,治肺热,兼治肠同风下血。其性平,凉寒味淡。”依据药物生化剖析,石耻的主要成份有氨基酸、蛋白质、卵磷脂、胆硷、果胶、麦角甾醇与花岗岩内各种微金属成份,其医用功能是滋阴、润肺、止血,治疗高血压、各种热症、胃肠道出血、痔疮下血等容易见到疾病。依据近代医学报道,石耳还有抑制恶性肿瘤、出血效果。石耳除医用外,因其含有多种微生素与人体必需各种微金属元素,亦可佐菜食用。
石耳性味甘平。具备清肺热、养胃阴、滋肾水、益气活血、补脑强心的效果。对肺热咳嗽、肺燥干咳、胃肠有热、便秘下血,头晕耳鸣,月经不调、冠心病、高血压等均有好的食疗成效。对身体虚弱、病后体弱的滋补成效最好。近代研究石耳有明显抗癌用途。民间用男子食之益精增髓,女子食后清宫易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