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湖粉的基本介绍粉是中国容易见到的食品之一,粉的直径一般在0.5毫米左右,这也是它有“丝”之名的起源。太湖粉使用优质绿豆、蚕豆、碗豆为材料,使用传统工艺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的办法精制而成.营养成分主如果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蛋白质、烟酸和钙、镁...

太湖粉的基本介绍
粉是中国容易见到的食品之一,粉的直径一般在0.5毫米左右,这也是它有“丝”之名的起源。
太湖粉使用优质绿豆、蚕豆、碗豆为材料,使用传统工艺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的办法精制而成.
营养成分
主如果碳水化合物、膳食纤维、蛋白质、烟酸和钙、镁、铁、钾、磷、钠等矿物质。粉有好的附味性,它能吸收各种鲜美汤料的味道,再加上粉本身的柔润嫩滑,愈加爽口宜人,凉拌更佳。
商品特征
具备口味纯正、爽滑、丝细、透明、韧性适度,文煮不糊、复煮不断等特征。
历史民俗
借助淀粉加工粉,在国内至少已经有1400年历史。北魏贾思勰所著《齐民要术》中记载,粉英(淀粉)的作法是“浸米”、“淘其醋氮”、“熟研”、“袋滤”、“杖搅”、“停置”、“清澄”。宋代陈叟达著《本心斋疏菜谱》中写道:“碾绽绿珠”,形象的描述了绿豆粉的做法。
民间虽有孙膑创造粉的说法,因无文字记载,不可以为据。事实上也非常难究其是哪个创造的,它是国内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、不断改进、不断健全而逐步进步到了目前的一流的工艺和优秀的品质。
太湖粉的做法
⒈绿豆经过挑选后,洗涤,加水浸渍,冬季30~36小时,夏季15小时。
⒉浸渍后用石磨磨碎。生豆浆如有多量泡沫有碍淀粉的离别,可用少量的青油、菜油或青油脚去掉,油脚量为绿豆的0.1%,用竹棒沾油脚滴入,并加以搅拌。
⒊把生豆浆放在袋滤器中,袋滤品的长轴中心有绳系住,绳的一端悬在竹架上,手执长轴一端,使袋滤器摇动,使淀粉乳从袋滤器洗出。洗出的淀粉乳倒入缸内,沉淀后,倾去上清液,再加水搅拌。洗涤沉淀。最后从布袋滤取淀粉,晒干至六成为度。
4.将上述半干粉细碎,取其1/15,加1.5倍冷水调成粉水,粉水倾倒于盛有沸水的铜勺内,使勺半浸于沸水中,搅拌后呈薄糊,将此薄糊倒入于14/15的半干粉内,充分捏和。
⒌把这种半流动的混合物倒入“叩”内,“叩”由铜或铁皮制成,底和戏15厘米,口径17厘米、高20厘米,其底部有小圆孔。一手拿着“叩”,一手“叩”打淀粉糊,则淀粉经底孔成为细丝而出。
⒍流出的细丝放在沸水内凝固,用竹筷取出浸水于冷水中一会儿,再放淀粉沉淀后的上澄液内洗涤,最后放在竹竿上干燥。
100千克绿豆可制粉30~45千克。
获奖荣誉
1992年太湖粉获香港国际食品展会特别奖,1995年获北京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展会金奖,1998年被评为“安徽粮油畅销商品”和“安庆水平信得过商品”,1999年获“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推荐商品”称号。